郎静山与青少年摄影教育

作者:董靓

郎静山是享誉华人世界的摄影大师,他对传统文化精神属性的认同、延伸和再创造,构成了他作品一种超然的气度和个性,在20世纪30年代,郎静山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摄影艺术之中,并因之驰誉世纪艺坛。

同时,104岁跨越世纪和历史变迁的高寿,延长了他本身的艺术生命,尤其使得他的摄影社会活动跨越跨越民国和大陆改革开放,在两岸四地产生深远的影响。郎静山与青少年摄影教育发展颇有渊源,不为世人知晓,也许连他自己都未曾意识到。

从中学时代开始接受摄影启蒙

1904年,祖籍浙江兰溪出生于江苏淮阴的14岁的郎静山随父亲来到上海,进入南洋中学预科读书。预科主任李静澜,是清末民初活跃在上海的美术教育家。李老师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搞了一个“照相小班”,郎静山和几位同学参加了“照相小班”,李老师借来了一架老式的柯达相机,一面向这些刚接触到摄影的学生们传授摄影的基本知识,一面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取景、怎样拍摄、怎样兑调显影、定影药水并在暗房中一步步将照片洗出来。看着自己拍摄的影象从白纸上显示出来,郎静山被完全迷住了,摄影艺术深深地在他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郎静山在南洋中学没有读到毕业(应该是读到1912年左右)。就走上工作岗位,先后任职于《申报》和《时报》报社。但是,他和培育他的母校南洋中学,和启蒙老师李静澜,一直保持着联系。在二十至三十年代间,他多次担任南洋中学学生摄影小组的指导,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复校时,他还为王培孙老校长拍摄了一帧肖像照。

1930年,时任《申报》摄影记者的郎静山受民国女教育家江学珠的邀请兼任上海松江女子中学(现松江二中)的摄影教师,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民国时期的上海市区,照相机的家庭普及率不足十分之一,江校长把摄影教育引入学校,并不想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摄影家,而想让学生多掌握一门技艺。为了达到这个教育目的,江校长与郎静山共同商议摄影课程,每周开设一次摄影课,郎老师给学生传授摄影知识,他让每一位同学轮换着把持照相机,了解光圈、速度、快门等照相机构造,按动快门拍照。

郎静山晚年在台湾也在中学开设过摄影课程。他在学校接受了摄影启蒙,担当专职摄影记者后由回到学校开展摄影课程,对学生进行知识辅导。历史惊人相似,这种模式在今天也同样还在继续,当下很多学校开展摄影课程,也会聘请报社摄影记者或者社会摄影名家担当教师,以弥补学校摄影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静山摄影课堂造福中小学生

2016年,由全国青少年摄影教育指导委员会牵头“全国青少年摄影教育第一次修史工作研讨会”研讨会在浙江桐乡徐肖冰侯波少儿摄影艺术学校召开。与会者将1930年摄影大师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的标志;1934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弟子汪达之在《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中提出“学会摄影和冲洗晒印照片”标志着摄影教育正式进入中小学的标志。

淮安也是郎静山的出生地,从1930到1934,时隔四年还在当时摄影器材极不普及的30年代,在郎静山的家乡淮安由教育家陶行知审定推出的小学教学大纲提出要在小学普及摄影技能,这的确是是让人惊奇的,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历史课题。

2013年5月,郎静山出生地江苏淮安清江浦区纪家楼学校成立“童眼看世界”摄影艺术社团,2015年5月学校被区教育局批准为小学摄影课程基地,“童眼看世界”摄影艺术社团被淮安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社团,2016年7月“静山摄影”课程获批市教育局特色文化建设项目。

2017年3月12日,郎静山祖籍地家乡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中心小学首届“郎静山摄影学堂”开班典礼在欢乐的锣鼓声中拉开帷幕!每周一次摄影课,并邀请兰溪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师们担任指导教师。

2018年上海“郎静山摄影艺术奖”青少年影像大赛举办,活动由上海市委统战部指导,中国华侨摄影协会,上海华侨摄影协会等单位主办。上海市华侨摄影学会青少年分会承办。活动面向海内外青少年摄影爱好者,举办青少年影像大赛,开展“郎静山青少年艺术奖”沪台摄影交流展等活动,促进海内外及港澳台地区青少通过影像文化进一步看开展互动和交流,拓展民间文化的青少年受众和效果,活动举办3届就使之成为上海闽江对外开展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

这些课程和活动的举办,是郎静山先生的艺术精神遗产,正在不断造福后来人。

未来可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鉴于郎静山先生与青少年摄影教育发展的渊源,并且已经在不断发挥作用,我们理应对未来有更多期待,这也是郎先生愿意看到。

历史地看待郎静山先生所从事的基础教育摄影教育开拓事业。它是青少年(中小学)摄影教育发展的很重要一段历史,表明郎静山先生与中国的青少年(中小学)摄影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紧密的联系。通过还原、研究郎静山与青少年摄影教育这段历史,可以更好的梳理历史,丰富郎静山先生作为教师的育人价值,同时总结经验,服务于现在的中小学摄影校本课程和教育改革。

郎静山先生为人,为艺,很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他对艺术的执着与探索精神可以在下一个百年里依然熠熠闪耀仙逝于105岁的郎静山跨越了上一个影像的百年,希望他对艺术的执着与探索精神可以在下一个百年里依然熠熠闪耀。他开创的集锦摄影,他以现实元素为辅助以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趣、构图原则和散点透视法重新组织画面形成了具有传统水墨趣味的摄影作品,对我们今天开展中小学摄影教育和美术教育的融合课程,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加以推陈出新,必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美育教育提供有益的路径。

作为一张文化名片,珍惜郎静山先生留下的宝贵财富。先生青少年时期所生活的浙江、上海、江苏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历史上和今天国内青少年摄影教育发展领先的地方。如何创造性的用好这张文化名片,推动各项文化教育事业包括我们青少年摄影教育发展,相信也是郎静山先生和社会各界乐意看到的。

郎静山的时代已经不复重现,摄影的民主性特质已经被无限级的放大。人人都可以摄影的大环境下,老一辈摄影家在禁锢之中的探索反而显得尤其珍贵。这种探索精神的继承,更是我们对郎静山先生最好的纪念。

  • 郎静山与青少年摄影教育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