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平中国影像 1985(二)

公平的说,三十多年前的影像在今天看起来或许有不足之处但依然可圈可点,得益于志平老师深厚的美术功底,色彩运用熟练、构图精准干练,不遗余力的追求形式感,与现在的作品风格一脉相承,只是那个年代还没有PS(其实是已经有了,只不过志平老师还没有接触到),画册全部为翻转片拍摄,由于使用家用扫描仪扫描画册,画质不尽如人意,又因需考虑公众号的特点及个人编辑能力所限,分类不够准确,还请各位看客见谅海涵!

1.向神树祈愿 内蒙古

2.晨曲 内蒙古

3.大雄宝殿 浙江杭州

4.锦绣大地 云南元阳

5.打酱油去 河南

6.农村中为刚去世的老人戴孝需穿白裤子系白腰带 河北

7.海望 山东烟台

8. 云南窄軌绿皮小火车车站

9.害羞的少女 云南路西

10.冰河开冻 大地回春 北京郊区

11.香甜的梦 新疆巴扎

12.自带扫把上学的学生 昆明

13.吸引 云南下关

14.照相馆里的彝族女孩

15.回民墓地 云南

16.云南窄軌绿皮小火车

17.悬空寺 山西恒山

18.农耕 湖南 大庸县

19.穿行于滇川山区的马帮

20.油菜花香 云南

我始终以为,对待前辈艺术家的早期作品,应该放到特定的时间和语境来看待,今天的科技进步和观念更替不能抹杀和小觑前辈对艺术的探索和贡献。况且,在我看来,志平老师四十多年前为《自然.社会.人》展览写的前言不仅在当年振聋发聩、意识超前,到今天依然值得学习、借鉴。

前言

一九七六年的四月,丙辰清明,一会年轻人拿起了自己简陋的相机,投身到天安门广场的花山人海中。一种使命感促使他们勇敢地拍摄下了中华民族与“四人帮”尖锐斗争的珍贵文献资料。一九七九年的四月,以这伙年轻人为主筹办了这个艺术摄影展大家在新的领域里又开始了勇敢地探索。

新闻图片不能代替摄影艺术;内容不等于形式。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有它本身特有的语言,是时候了,正象应该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一样,也应该用艺术语言来研究艺术。

摄影艺术的美,存在于自然的韵律之中;存在于社会的真实之中存在于人的情趣之中,而往往并不一定存在于“重大题材”,或“长官意识”里。我们伟大的民族有着永远值得炫耀的古代文明但是摄影术确实不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现在,我国在摄影的技术和艺术的水平上仍落后于一些国家和民族,因此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奋斗。

巡顾这个展览,一方面我们深为羞愧,我们完全应该把一些更为成熟更为完美更没有错误的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确实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毕竟是几十年来北京第一个民间影会筹办的自己的展览,这个展览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我们的努力。如果有可能我们愿这个影会这种展览能够继续存在下去每年的四月让我们用自己的思考与劳动同大家一起迎接祖国百花齐放的春天。

这次展览的完成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帮助和同情。

我们惶惶不安,等待着前辈、观众和舆论界的评论、建议和批评谢谢大家。

王志平

一九七九年四月一日 北京

四月影会精神

不拜神佛 不惧寒霜不惊荣辱不辞劳辛不趋功利不坠俗流不息求索 不止拼搏

  • 王志平中国影像 1985(二)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