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女孩:杜春花,我对中文当中春天的小小发现

在古代的中国社会当中。

春天的诗词描绘的都非常的好。

例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同时春季的踏青郊游。又增添了一些伤感。

比如这样的一首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若问酒家何处去?路人遥指杏花村。

这也许是在踏青郊游的时候会有的。在我们德国人看来。欧洲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也正好在此。春天是旅游的好时节。我们会写着家人去旅游。

去一些风景比较好的国家。例如英国,法国等。我们主要关注中国古典社会。所以就以我的角度来说,说中国古代的社会。春天的诗词写得是非常好的。

本文作者Mädchen Macher房间里的摆设

古时候的中国人因为缺粮。所以老百姓会把春天叫做,渡春荒。因为冬天储藏的粮食吃完了。或者所剩不多。在家只和苗刚刚出土。春天可吃的东西不多。

所以老百姓把春天比喻为渡春荒。生活拮据,也就可以理解了。在中国的传统膳食当中。春天基本已喝稀粥为主。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示了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中国人见面的时候,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你吃了吗?一般是这么问候的。实际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很有历史底蕴的。中国社会的战乱,再加之常见的饥饿。

以及自然灾害,种种原因让这个民族始终挣扎在饥饿的边缘。所以中国人对粮食的宝贵,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中国古代社会对粮食非常看重。

也是和当时的生活有直接关系的。例如中国的明代。永乐年间的时候是明朝最为鼎盛时期。当时的欧洲社会德意志分崩离析。英吉利四分五裂。东欧战争也即将爆发。

当时大明王朝的鼎盛。也暂时的让当时的老百姓能吃饱肚子了。中国人对吃的很在意,中国人对春天却未必是真的喜欢。至少在现在看来。虽然有很多描绘春天的诗句。

我非常欣赏中国人对春天的描绘。例如咏柳。二月春风似剪刀。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是我非常敬佩的。我来到中国。就是为了探索最美好的最真实的中国社会。也是学习中文的热情。

德国社会学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是很费脑筋的,一方面是中国的朝代更替。另一方面是外族对中国的侵略。最为关键的是,我认为,缺乏对中国基层百姓的研究。

作者:Mädchen Macher,在中国工作生活五年的德国女孩,奔驰汽车工程师、中国文化爱好者。

Mädchen Macher授权艺美网发布其原创文字作品,转发请注明来源:艺美网

  • 德国女孩:杜春花,我对中文当中春天的小小发现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