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评文人画家杜小荃

诗性人生——众家评说杜小荃(6)

 

 

导言:

2024年是甲辰龙年,龙开盛世,龙马精神。杜小荃将举办一系列的艺术活动,这也是他从艺30年来首次全方位综合性展示自已,举办展览、召开座谈、印行文集,出版社将陆续出版系列研究丛书:如《诗性人生——众家评说杜小荃》(文集)、《与古为徒——跟吴昌硕写意人生》(画集)、《人生独处是清欢——杜小荃生活随笔》(散文集)、《秦汉风骨——杜小荃的书法世界》(书法集)等。从本期开始,艺美网将隆重推出《诗性人生——众家评说杜小荃》批评文章,关于艺美网已往发表的杜小荃先生批评文章,不再重复发表,望请广大读者谅解。 30年来,杜小荃先生为艺术孜孜以求,笃定前行,每个阶段都有他不为人知且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该书将全面、立体、客观、真实的再现一个艺术家的意气豪情与诗性人生。

 

 

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评文人画家杜小荃

文/于雯霞,文学博士、文化学者

 

艺术来源于对自然、生活以及生命的真切体验,体现着一种诗性精神,是通向生动、形象、神秘的人间殿堂。中国艺术在形态、表现手法和开掘的角度上,都呈现出与西方艺术迥然相异的风格。西方世界的艺术精神产生于求真求实的哲学基础上,它秉承了古希腊人追逐本体论的形式逻辑法则,所追求的是将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规则和逻辑程序,特别强调术形象在观感上与生活的相似性,从而使形象与观念要有高度的逻辑统一关系,可以说,西方的艺术精神是求"真"的。中国的艺术并不是不求"真",但这里的"真"与西方艺术观的"真"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艺术观的"真"不是局部性、阶段性相似的意义,而是具有终极性"本真"的意义,是生生不息又澄澈明净的生命实质。它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上下同流,与天地参的生命本真的体验状态。它本身是一种超越,超越生命的有限,超越时空的界限。如《庄子》所言:"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正因为如此,中国艺术追求的不是重视逻辑推理的艺术形态,而呈现出朦胧又浑然的独特况味。诚如徐复观先生所说:"谈中国艺术而拒绝玄的心灵状态,那等于研究一座建筑物而只肯在建筑物的大门口徘徊。"

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典范,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民族形式风格。国画在技法上虽然是可重复的,但在精神气格上却是极难学的。若不能沉潜静思,只是机械地学习技法,实在与传统艺术之精神相去甚远。而在当代,能真正潜心于国画创作并能领悟其精神的画家并不多见。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一些"画家"心浮气躁,无法就传统绘画的精神气韵及道艺进行精研。杜小荃是当代青年画家中为数不多但能真正潜心于传统绘画创作并不断进步的画家之一。他醉心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钻研领悟传统艺术之"真",尤以继承发扬中国文人画精神为己任。在创作的道路上,孜孜可可,勤奋进取,于印刻、诗、文、艺论皆涉猎广博。

 

 

中国绘画的形式有很多,文人画是其中重要的风格流派。作为一种渊源深厚的艺术形式,可以一直上溯到汉代,兴起于唐代,形成于宋,拓展于元,完备兴盛于明清,着重于展现文人的思想。情趣,其形式和内涵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不断地发展丰富。在其形成过程中,儒、释、道三教思想的合流发挥过巨大的影响,培养了文人画思想深远、意境深邃的文化品质。它突出真情实感,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并在形式上融会多种艺术于一体;还追求气韵与神致,功夫不在细微逼真处,而在于体现"象外之象"与"韵外之致",以有限的画卷传达无限的生命意蕴与精神气质。它的出现不但标志了中华民族绘画的审美风范的形成,也成为东方艺术精神的重要表率之一。

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杜小荃深深感受到,文人画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化,处处体现着创作者的人格修养,其优美高雅来源于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继承文人画,其实就是在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体现民族文化品格。因此,着力提高画家的人文素养十分必要。画境要写心,画格要如人,天才功力也要结合到文化修养,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画家,而不是一名画匠。为此他勤力国学,出入经史,体察人情,感受世态,从多个方面辛苦地磨砺自己,为绘画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杜小荃习画从临摹开始,以学习吴昌硕为主,出入八大、石涛、扬州八家等等,上至宋元,下及近代诸贤。在他看来,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临摹是学习文人画的唯一途径,这不仅意味着对前人笔墨技巧与物质形态的模仿,而且是对画家人生阅历与思想情感的悉心观照,以及自身品德、修养、境界的有力参照。他坚定地认为.复古是对古人绘画技法与创作精神的整体把握.是一条继往开来,既能够保持传统文人画的文化含量又可以促进自我转化提升的道路。进而在学术上,提出了中国画"以古为新的复兴使命"的观点,主张"以传统的笔墨语言与古典的艺术形式去阐释个人情感"。不过,杜小荃的复古要求并不等于机械地摹古,在实践中,他主张边临边变,"将古人之'我'转化为自然之我,通过固定的形象思维转变为个性的自我"。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小荃的绘画深入古人茭奥,博采众长,气格独有。虽不事鸿篇巨制,而小品灵动多姿,神采自胜。其于山水、鱼虫靡不涉猎,尤以花鸟折枝见长,笔墨精到,五彩分明,深得前人之妙。

 

 

值得注意的是,杜小荃认为书法是绘画的基础,为更好地体现创作主体的精神内涵,必须将基础打得牢固扎实。他在临摹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吴昌硕的画艺,同时观照其书法艺术。传统的中国画主要是靠线条来完成,画面形象结构、形态。表情,要靠线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现。齐梁时期著名画家和理论家谢赫在其评画著作《画品》中总结出来"六法",其中之一就是"骨法用笔"与"气韵生动"、"应物象形"等互为参照,体现出对画作意境品格的重视,以及突破具体界限直达创作者的本真性情的要求。在画中通过书法线条来体现人格力量,进而发展成为文人画的重要特征。明代大书画家、艺术理论家董其昌说:"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尔,纵俨然及格,已落画师魔界,不复可救药矣。"吴昌硕先生就曾凭借着深厚的石鼓文功力,以金石书法入画,如盘虬屈铁,使画意更加醇厚,画面更加生动、更有气魄。然而以书法入画需要气力功夫和极高的天分,在今天,许多人有畏难情绪,对骨法用笔产生怀疑,对传统进行抛弃,妄图在国画创作中找到"速成"捷径。面对这些急功近利的行为,小荃不为所动,他刻苦而执着地钻研篆隶,努力把从吴昌硕画中看到的那些传统。古典。雅正的审美因素融汇到自己的创作中,书与画同参共养。他的绘画讲求笔力笔意,常常以逸笔折枝花卉为主线,用笔老练,线条简洁凝练,准确生动。

 

 

神采飞扬的题款、妙趣横生的题诗是杜小荃绘画的一大亮点,弥补了当代许多画家能画不能书,能书不能诗的缺憾。他依靠大量的题书重组画面平衡,书体则多用倪云林小楷,使得聊抒胸中逸气的感觉更加真切,还配合画图进行诗文创作。自题自画,使得绘画的意境深远,精神风貌与众不同。他的诗和画都能够独具匠心,情景交融,别有情趣,不落俗套。兹录两首题画诗如下:

《无题》:夜半千佛睡座钟,忽闻天外布谷声。群山寥落无虚态,惊破雷公雨当空。

《题秋塘荷花》:秋露荷花半生烟,芦塘蜻蜓急争先。粉面退红风翻白,醉死青藤惹大千。

其诗犹如其人其画,浑然大气,意境洒脱飘逸,生动传神。画面之上,书与画相得益彰,诗与画附丽成观,交相辉映,意趣横生,在多姿多彩的艺术殿堂里,杜小荃尽情地挥毫泼墨,将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诗书画互补这一特殊的美学现象在他笔下再次焕发光彩,在画界别开生面。

同时,他的诗文创作和画艺评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0余年间,出版了十余部文集及个人书画集,发表散文、诗歌、艺术评论等约30万字,还曾自力创办学术期刊《墨艺研究》。

 

 

杜小荃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不断地受到世人肯定,许多作品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

面对累累硕果,杜小荃并未自我陶醉,没有停下精研艺术的道路。当代不少画家在功成名就之后,流失了创作的激情和感动,工作就是不断的重复自己,画作丝毫没有生命力,自己把自己变成了做画的工具。对此,小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认为,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以有限的生命机体去感悟。体验浩瀚无边的天地乾坤,绝不能蜕变成仅仅是一种人为的形式。杜小荃的画风是发展变化的,举例言之,他早期的写意花鸟较为清秀简约,而近些年来同类之作却饱满的多,更显凝重。丰满。杜小荃不断求画艺的精进且成效颇大,这是值得当代其他画家注意的。有人评论杜小荃"太传统",但恰恰是这种传统气息造就了今天的他,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希望杜小荃能坚守住他的这份"传统"。

 

 

杜小荃简介:

 

 

杜小荃,汉族,1972年2月出生于山东临沂,研究生学历,农工党党员,现居北京。书画篆刻家、美术评论家。曾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书法篆刻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现任农工党中央文化体育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中央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先后当选为第十一届、十二届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山东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山东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委员,农工党第七届、第八届山东省委委员、农工党山东省书画院院长,农工党山东省直艺术支部主委,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 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评文人画家杜小荃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