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云影共徘徊,笔墨丹青绘山河。在云南普者黑如诗如画的山水间,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硕士导师团队携学子展开了为期十四天的沉浸式写生创作,开启了不同于室内课程形式的艺术征程,以自然为师,以赤忱为笔,将喀斯特地貌的灵秀与人文烟火凝练为永恒的艺术篇章,以此记录美好而温馨的研学之旅。
【导师领航·艺路深耕】
杜龙琪、李雪岳、吴品翰三位副教授组成的硕导团队,以“传艺、传心、传道”为教学内核,于写生现场构筑起流动的艺术课堂。吴品翰副教授聚焦“光影叙事”,带领学生捕捉晨曦暮霭中群山与湖泊的微妙变幻;杜龙琪副教授以“色彩情绪”为切入点,解析自然色调与情感表达的深层关联;李雪岳副教授则通过“笔触实验”示范如何以松紧疏密的肌理传递出乡土情怀的生命力。三位导师每日穿梭于学生的现场写生之间,或执笔示范,或驻足点评,将创作经验与美学哲思融入田间地头的言传身教。
【学子问道·笔底生辉】
八名学子背负画箱,循着荷香镜湖的曲径深入村寨。在斑驳的老墙下、涟漪轻泛的湖畔、炊烟袅袅的院落中,年轻画家们以敬畏之心凝视自然,有人以厚涂技法堆叠出山峦的苍劲骨骼,有人以薄透笔触晕染出水乡的朦胧诗意,更有人以大胆的互补色碰撞呈现烈日下的炽烈生命力。导师团队针对每位学生的个性语言,量身定制其写生创作的方案——从构图取舍到色调控制,从写实基底到意象升华,让艺术诚恳的探索既扎根土地又仰望星空。
【作品凝华·天地入画】
本次写生共诞生百余幅油画佳作,如吴品翰副教授笔下的《青龙山晓雾》以灰紫色调交织出天地初醒的静谧,虚实对比、节奏洒脱、色彩如梦幻般地流淌;杜龙琪副教授的《清晨的仙人洞村》用闪耀的阳光与翠绿的荷叶径流相互映衬出色彩的韵律与节奏,表现出仙人洞村中的村庄、湖水、荷塘、远山,艺术元素交织中的静怡;李雪岳副教授的《放星星》则以大胆的构图、粗犷的笔意、深刻而细腻的情感、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述,勾画出喀斯特岩石的千年风骨。学生作品中也不乏展现出具有独立思考、个性独到的风采,如《檐下光阴》以门廊斜阳勾勒岁月沉淀,《渔归》用银蓝波光定格舟影翩跹,《山野集市》则以斑斓色块沸腾人间烟火气;每一幅作品的刻苦实践与思想探索、人文交织、绘画技法的锤炼,皆展现出师生对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礼赞。
《放星星》 布面油画 60x80cm 2025 李雪岳
《清晨的仙人洞村》布面油画 60X100cm 2025 杜龙琪
【艺脉相承·步履未央】
当夕阳为普者黑的峰林镀上了一层别致的金边,导师与学子远眺层叠的万籁千峰,云霞映照着艺术薪火相传的温暖。无论是午间时光的围坐品评画作,还是在暮归田园散步时,评论自然与艺术的契合,每个人都在内心留存下美好的艺术理想印记。
这一切的所思、所想、所行,都展现出自然的无穷魅力与艺术熏陶与实践的契合;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始终践行“行走课堂”的理念,让油画教育突破画室边界,在山水滋养中培育兼具技术深度与人文温度的艺术家。
本 稿:吴品翰
艺术指导:李雪岳、杜龙琪、吴品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