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英语学习

英语和其他学科一样,只是一种交流和工作的工具。只是传统的中国的教学方法让英语语言成了一门“哑”语。但遗憾的是它的功效还不如真正的哑语, 因为感觉的传统教学出来的, 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 以前就听人提到过,英语考试 (GRE 和 TOEFL) 满分的学员上台领奖时候,颁奖人员和他们对话,发现那些学员们讲的英语磕磕碰碰的。灌鸭式的英语教学法为考试而考试,帮助了一批 / 辈人,也毁了一辈人。当然,那是快二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很多人考试的时候, 连题目根本都不用读完, 就知道答案了。 学员训练有素,如同考试机器,反应敏捷,好像老农在地里摘选熟西瓜。正如卖油老人言,“无他,但手熟耳。”

听说读写,过分强调哪一个也不可取。我们用汉语交流,除非播音员专业类学生 , 什么时候参加听力考试?每天看电视,听广播,日积月累。我们开口讲话,也是每天从父母亲开始,和周围人交流练就的。读书看报,是中小学生的功课。写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水滴石穿的。日记,周记,集腋成裘;随感,考试命名做文章或者看图,无外乎立题,然后围绕中心,支持或者否定。文章的新颖性在于立题,然遣词造句。文章水平的升华就需要自己的能动性,功到自然成。

我刚入大学,一年级英语分快慢班考试,听力测验还没有醒过神来就结束了。原因在于高中三年,我们几乎没有听过。现在国内教育从娃娃抓起,送双语学校, 或者所谓的 “贵族” 学校。 在本着 “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精神鼓舞下,英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来了。孩子们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家长的骄傲。且不管是北美发音,英式发音,澳式发音,欧洲英语,或者印度发音,日式发音。我本人在二十世纪末积极准备出国的时候,参加英语口语提高班。教授口语的竟是来自伊朗的一位女士。那些天是穆斯林斋戒月。该老师每次都显得没有太多力气大声讲话,但我自己竟然觉得英语口语提高不少。 自信满满的我来到美国后, 才发现上课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 印度英语,欧洲尤其是原东欧国家来的,让我头疼欲裂。在美国长大的美国本土人士的口音如同音乐, 是一种享受。 语音最熟悉的是来自华人圈 (大陆或者其他地区)的英语口音,听起来倍儿亲切。

众所周知,英语日益增强的重要性来源于相应以英语为母系语言的国家比较强大。在美国,计量单位仍然采用英制而不是公制,有其背后的理由。如果中国处于美国的位置,大家即全世界人民,虚心学习的就是中国大陆的简体字了,尽管有人说这些简体字简单,难看,缺胳膊少腿,无心无肺的。我们现在学习英语,是符合潮流的事情。但是矫枉过正,过分强调英语,如中国很多大学里重奖发表科学索引指数(如 SCI 等)文章的作者,并以此作为评职称的硬性摊派,“有关部门”似乎可以认真思考一下了。前几天,和一位在美国的一所不错的私立大学里做教授的人聊天,方知道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外,中国大陆的同胞大约发行了约 200 本“研究”类型的期刊。看看封面后的编委会成员,90% 以上是国内的同仁,再加上一些有外国名字的同行。乍看起来挺唬人的。国内的“学者”们如过江之鲫,纷纷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新时代皇帝的新衣服,中国制造,只是少用了特产的丝绸。该教授讲,这些期刊,基本上就是为了迎合国内教育界发表 SCI 文章而存在,而且生机勃勃地生存在竞争激烈的出版业内,能够赚钱,也是与时俱进的一大特色了。

教授就是教授,把英语学习的境界提高了一大步,也算四大发明之外的一大了。

本文节选自关东胜作品《美国花楸》。

作者简介:关东胜,艺美网专栏作家,工学博士(美国)、工商管理硕士(美国)。曾任教于京城高校,现定居美国,从事食品安全和品控工作。

本文为关东胜先生授权艺美网独家首发,未经艺美网书面许可,其他媒体不得转载。

  • 管窥英语学习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