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有未曾經我讀

《歪瓜劣枣》
作者:劉三餘
2019-07-17

寫字這東西,自從冠上“法”字以後,各種書論層出不窮。發展到當今,更是“花樣翻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目前也沒有一個正式的、完整的、所謂的國標(GB),致使亂象重生。

特別是在古文字方面,字體的風格更是百花齊放,一個字多種寫法實屬正常,每個字對不對,有沒有出處,很難考證。就是古文字學家見了,也不一定馬上厘定的明白。為什麽這樣說?因為,妳沒看到的,不一定就不存在。也就是說:出土的青銅器,特別是有銘文的,妳不一定様様都過過目。何況,有些古文字學家釋讀的銘文的正確性,還有待於磋商。

我發現:當一件作品擺在了大家的面前,會有三種不同反應。一種人是保持沈默不語;一種人是帶有疑問性的探討;一種人是立即直接嘰哩哇啦地拍磚。保持沈默的人,可能不在行,在行的人可能感覺自己對文字的正確性說不準,也可能是對作品的認可,還有的可能在默默地查找論證;帶有疑問性探討的人,是比較有涵養的人,他是想通過探討增加自己的知識,或者是委婉的糾正妳的錯誤;直接拍磚的人,是最沒素質的人,別看他說的頭頭是道,怎麽看他說的都對,但是,首先應該說他對“六國文字”和“秦國文字”兩大系統不了解,更肯定是受區域文化、區域書風滲透或者桎梏最嚴重的人。

有位老師,為了教育我就加了我為好友,進門專業術語啼哩哢嚓一通,連讓妳插話的機會都沒有。最後,我問:您說的篆書那什麽叫篆書?他回答說:“對篆書其實我也不懂。”我說:您見過廣西的山嗎?他說:“沒有,我沒去過廣西。”我說:有時間您可以去看看,與別的地方的山有什麽區別。

為什麽這麽說?書畫界的朋友應該知道:東北畫家筆下表現的山水,一般是冰天雪地;西部地區畫家筆下的山水,一般表現的是黃土高原;中原和華東地區畫家筆下的山水,一般表現的是突凹的怪石和樹木;而華南地區畫家筆下的山水,一般表現得是青綠,幾乎見不到幾塊山石。這就是地域、區域特色,他睜開眼睛滿眼就是這個樣子的,妳能說他畫的不對、不好?

古文字的演變,從殷商甲骨文和西周、春秋金文之後的戰國時代,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韓、趙、魏、齊、楚、燕以及中山、越、滕等小國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各國的文字在形體結構和書寫風格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從這方面來講,最有說服力的就是楚國和中山國的文字,其形體結構和書寫風格與其他國家的文字相比,可以用“鶴立雞群”來形容。面對如此,妳能說什麽?

當今書壇,大師層出不窮,都在創新,也都在創立“XX書派”,當一個“派”成熟了,它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圈子裏的人也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自豪感、優越感。他們崇拜的,就是圈子中的領軍人物。領軍人物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了整個圈子人的水平的優劣。

我不是書法家,我只是個古文字愛好者。

我不想創新,我只是個古文字原貌守護者。

我的宗旨是:丹漆隨夢,與古為徒;老老實實寫字,正正確確用字。

我信服的一句名言是: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作者简介:刘德筠,又名刘三馀,字葆真、号馨吾草道、前庄子、言禾、西海佛子。1957年生,山东龙口人。师承著名书法家、画家于太昌先生,国画师法一代宗师石壶先生。中国古文字民间爱好者,先后在南京、龙口、烟台、台北举办过个人墨迹展。著有《从〈青川木牍〉看隶书的产生》、《〈伯车父盨〉铭文章法赏释》、《青铜彝器制造过程,决定了铭文的优劣》、《西周厉王〈簋〉铭文浅释》、《对〈河光刻石〉的质疑》等文章。

  • 書有未曾經我讀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