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峰度|杜小荃:平生有意为全才 ,半世骋怀敬缶翁

 

初见小荃兄,是在重庆一知名老火锅店。孟冬时节,寒气初显。枯坐良久,友朋鱼贯而入。但见一精瘦之人,气宇轩昂,落座之后,相视点头,算是友好结识。此公健谈,擅饮,高谈阔论间多有惊人之语,想来确有齐鲁之风。唯体态倜傥,面容清奇,宛若江南才俊。

言及时政、书画,他立论高蹈,机锋迭出,多有新见。看得出,作为农工党中央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他有着与身份相适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却没有体制内文化人惯有的傲娇、迂阔之气。

稍作交流,发现他原本就是逡巡于体制内外的“逍遥子”。这种不为体制所囿,艺术处于野生状态的他,恰恰有了更多自我生发、自我成就的空间。

这大概也是他,力求成为全才型书画家的一大优势。当他就三十年从艺经历娓娓道来时,我不禁暗自惊叹,一个人身上的才情,真的可以一直燃烧下去,直到穷尽全部的可能。

 

 

 

少年求道

1972年,杜小荃出生于山东临沂市郯城县黄山煤矿。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漆黑的世界里,他形单影只,却又略显顽劣。他9岁跟着远近闻名的拳师舅舅练武,常滚得一身黢黑,一双小眼睛咕噜噜直转。

不知何时起,瘦小的他幡然醒悟,决定“弃武从文”。由此,书画成为他人生的第一盏矿灯,将来路照亮。

他永远记得,小学五年级第一次临帖的情景。那是一本不知从哪里借来的《多宝塔碑》,颜真卿盛年时期的书法,雄浑敦厚,法度谨严。尤其是那真力内蕴的悬针竖,像一把神剑从天而降,不偏不倚,爽利极了。

 

 

他骑着自行车去拜地方名人赵仲三为师,人比自行车高不了多少,却来回将车骑得飞快,仿佛是奉命领取圣餐的孩子。赵是鲁南名家王小古的学生,为人为艺颇为高古,对慕名而来的煤矿子弟很是照顾。不但教小伙子书法,还教绘画,分文不取。

小荃倒也争气,书画兼学,甚为勤敏。他触类旁通,精习了《九成宫醴泉铭》《玄秘塔碑》,算是从唐楷入手,历练了童子功。他还学了些花鸟画技法,临摹《芥子园画谱》,梅兰竹菊鸟兽虫鱼,像模像样,羡煞了整天偷读连环画的同学们。

 

 

随着年岁和眼界的增长,杜小荃暗自有了以书画为生的念头。1991年他进入临沂教育学院美术系学习,同样以书法为主,兼修绘画。天天跟在王立巨老师屁股后面,素描、油画、水彩、水粉什么都学,但最倾心的还是传统书画。大学三年,他可谓日临百贴,从大小篆到二王再到唐宋明清代表性书家,无不心摹手追。同时,他开始大量阅读明清文人小品、书论画论,让自己获得了艺术杂食者应有的丰富营养。

在居于临沂的同时,他还在父亲管理的酒店,开设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临沂分校书法讲习班,并被聘到《羲之书画报》做兼职美编。这份由临沂市文化局主管的对开大报,乃当时中国少有的专业书画报之一,一度影响巨大。它像一扇半开半闭的艺术之窗,一经推开,杜小荃便看到了辽阔的世界。断断续续三四年,他书生意气,洋洋洒洒发表了上百篇书画评论。这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书画才名,竟被文名所掩。

 

 

他生性豪侠,言论大胆,不时让一些名人难堪。但更多时候,他是以后学身份广识大家先贤,他们为人为艺,高山景行,让他心向往之。稍长,他便赴南京艺术学院,投身名重江南的徐利明教授名下,进修书法篆刻专业。

由此,他开始了全新的专业进阶。

 

 

遍访名师

1995年,是杜小荃艺术人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当时的南艺,校园并不大,美术、音乐系在同一栋楼上课。美术进修班,由陈大羽儿子陈显铭任导师,书法篆刻则是徐利明和黄惇各带一个班。全班七八个人,杜小荃基本功扎实,涉猎甚广,诗书画印文,似乎无一不擅。

其间,他还创刊了《墨艺研究》报,同样对开大报,采写编评,常一人包办。他文风老辣,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大有与专业学术期刊争雄之势。

 

 

就在他野马般纵横驰骋时,导师徐利明却意味深长地点了他一句。大意是,名为小荃,却想大而全,搞不好什么都不是。此言让得意中的杜小荃,颇受震动。想想自己,还真有那么点浮躁。这可是为艺之大忌。

从此,他有意识地聚焦兴趣点。书法方面,将主要精力放在篆书研习上,《毛公鼎》《散氏盘》《石鼓文》成为重中之重,此外《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石门铭》《史晨碑》《封龙山颂》等隶书名碑,也常置于案上枕边。绘画上则主攻黄宾虹。作为中国美术史上最后一个古典大师,真正意义上的诗书画印全才式人物,黄翁的山水花鸟,让杜小荃醉心不已。此外,他还旁涉吴昌硕、齐白石,及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金农、李鱓等大家。

 

 

在这个时候,他逐渐懂得,书画同源、书画同法的深刻内涵。在潜心学篆治印之余,他也致力以书入画,并将学养和文人志趣渗入其中。

 

 

南京,揽六朝之胜,自古名流荟萃,近现代书画大家多如过江之鲫。南艺三年,杜小荃几乎拜会了健在的所有金陵名家。除了在校导师外,他还拜访了陈大羽、朱新建、马士达等大家,他都不揣冒昧,躬身请教。说来也怪,江南秀丽,书家却多古朴雄浑一路,连素有当代卫夫人之称的萧娴,也深得篆籀笔法,遒逸磅礴,颇有康有为之风。

 

 

杜小荃追慕近贤,几成一癖。取法乎上,倒也让他技艺精进,快速博得了些许声名。1998年,他以大气沉雄、刚健拙朴的篆书对联,入选第四届山东省书法篆刻展,算是初露锋芒。他生辣写意的篆刻技艺,也得到马士达等大家的高度评价。求字索印者,也随之多了起来。

 

印文:石上栽花

尺寸:(长宽高):2.0cmx2.0cmx6.0cm

材质:巴淋石

边款:《五灯会元》有“石上栽花”之说,其意旨言语刚韧无间逼人。王辰夏,阿全刊。

 

人生多快意,白驹常过隙。倏忽间,南艺学归,心气高涨的他,回到临沂,却再也不愿沉入县城。一是父亲已在临沂矿山宾馆任经理,在市里有了些人脉;二是他任《羲之书画报》编辑数年,结识了大量书画家,为自己打开了圈子。他索性辞了工作,在临沂打起了游击。一开始,装裱字画、搞装修,干编辑等,他皆涉猎广泛,用心良多。

但真正最投入的,是与中国书法函授大学合作,搞了个临沂分校成人班。自己当老师,也请了些名师,每课时15-30元。没想到牛刀小试,就在临沂弄出了大动静。杜小荃之名,很快享誉全城。羲之故里的人,大都知道王羲之家族,有笔法秘不外传之说。而深得笔法之妙的小荃老师,求艺归来,广授书艺,取费中下,实乃高义。

 

 

眼看门生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杜小荃的进取之心日益浓重。他一方面游历全国拜师交友,一方面频繁参投各大书展。没过多时,他就先后两次入选全国书展,成为名噪齐鲁的青年书家。

加之他性情外露、兴趣广泛、交游甚众,年届而立的杜小荃,开始走出临沂,以社会活动家和书画家的双重身份,出入齐鲁山河,访学大江南北。如果沿着市场化的道路勇猛精进,他必定早已身家不菲。然而,现实的名利越多,内心也愈加寂寞。不知何时,他早年的野心又蹿了出来,那就是力求做个像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那样,诗书画印兼善的全才型人物。

 

 

立志当作千年想,闲谈莫过三分钟。以此为训,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他每晚11点到翌日5点,都于案前笔耕、榻上卧读,或临帖或画画或著述。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他2013年从人大哲学院美学专业毕业。

 

追慕缶翁

时至今日,杜小荃早已是享誉齐鲁乃至全国的文化名人,亦曾有艺评家赞其为“当代吴昌硕”。他曾先后当选为山东省青联常委、山东政协委员,并任农工党山东省书画院院长、农工党中央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可谓时日倥偬,身无所闲,心亦寄闲。

他完全有资格,发发“长恨此生非我有”之类的感叹,并对今昔朋友重新做一番梳理。但革命老区出身的他,依然质朴本真,纯任天性,什么诗酒花茶风雅颂无所不及,真的是笃学其实、涵养半百,学养、技艺一个都不丢。

 

 

用他的话说,与艺不可半日闲,如当武学难离手。这些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读书以记其简,练画力求工拙。无论多忙多累,他每天都会保持一定时间阅读文史经典,每周都会有几个时段,沉浸于书画印事中。

上下求索三十年,他的艺路真可谓博观约取。书印钟秦汉,石鼓文为先。他临汉印数以百计,学石鼓亦近百回。游艺于缶翁临石鼓,荡漾于秦汉之始末,大篆之风是他最为看重的取法对象,摹刻汉官印等约300余方,对单刀直冲的将军印更是用功尤勤。近年来,在书法上,他尝试碑简融合,自出机杼;在治印上,对清代邓散木,民国陈巨来、丁敬等,也有所效法,逐渐形成半工半写、沉着快意之印风。

 

印文:春风大雅之堂

尺寸(长宽高) :3.0cm×3.0cm×4.5cm

材质:青田石

边款:治印难于爽朗,最不易处写耳,劣石难堪也。壬辰夏,泉城。

印文:驾云乘龙

尺寸(长宽高) : 2.7cmx 2.9cm x 4.5cm

材质:巴淋石

边款:莫道无语,其声如雷。驾云乘龙,心含日月,融万法于一心,无声既有声。壬辰夏,阿全刊。

 

至于绘画,自元代王冕以降,八大、石涛、郑板桥、金农、李鱓、吴昌硕、齐白石,他都深入临摹会意,兼收并蓄,渐出新意。

然而,综合观之,无论多少千峰万岭,他最为景仰并确定终生追慕的,始终是清末民初的吴昌硕大师。作为“后海派”代表、西泠印社首任社长,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的旗帜性人物,吴昌硕启发并教授了齐白石、王一亭、潘天、陈半丁、王个簃、沙孟海、诸乐三等名家,至今仍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吴昌硕别号众多,最为人熟悉的是老缶、缶道人、苦铁等。其一生不仕,却开宗立派,门徒众多。尤其是以金石入书画,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笔力老辣、雄浑酣畅、气韵生动,布局新颖,为后学心慕手追。

 

 

自1999年对缶翁产生兴趣后,已有篆印基础的杜小荃,也尝试以大篆笔意写花鸟之生趣和神韵,无论书画,都把金石气作为第一追求。泼洒自如的墨荷,劲健挺拔的修竹是他常绘的题材,初看构图与笔墨,尽得昌硕之法,初看几可乱真,细品之又不落俗套,每有新意。其书法,很多年来,都以雄强宽博、真力弥漫的大篆为多,偶写隶书,也有刀凿之势。落款行草更是效法单刀直冲,使转如铁,爽劲利落。

 

 

为了吃透缶翁精髓,他常年将吴临石鼓文作为第一摹本,同时与原拓石鼓文对比研究,借以找出大师用笔之道。同时,为了学养跟上眼力和手上功夫,他不仅熟读书画史,还在历代书论、画论上下足功夫,谢赫《六法论》、董启昌画论、孙过庭《书谱》等,他随时信手拈来,挥于毫端。此外,他熟读诗词歌赋,将古体诗写作视为一大修养加以完善。早年书画界都知道他擅随笔评论,随着年岁增长,他与人作诗唱和的频率,也大大增加。

 

 

而今,年过五十的他,赴京履新,出任农工中央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一职,不时往还于京鲁,风尘仆仆间,也别有襟抱。让更多国人读懂传统文化,从书画艺术中获得情趣和滋养,进而获得财富,是他的信念所在。

在他看来,藏艺于民,与藏富于民同等重要。他自知此生有崖,未必能练就“手眼通天”的艺术本领,但在历代大师构成的群峰之间逡巡,书画同融共养,愉己悦人,强己及人,也足矣快慰平生。

 

 

访谈之夜,连日奔袭的小荃兄,不辞辛劳,为茶间友人,一一作书以奉。篆隶之书,雄浑超迈,大开大阖,让人叫绝。

此时之专注,与席间放谈、酒后腾跃,判若两人。但那份率性豪放和侠义心肠,始终于一,让人久久难忘。

(本文作者:锦丰堂主

 

 

 

 

 

杜小荃简介:

1972年2月出生于山东临沂。现居北京。书画篆刻家、美术评论家。研究生学历,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曾先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书法篆刻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现任农工党中央文化体育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中央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曾先后当选第十一、十二届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山东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第七、第八届山东省委委员,农工党山东省书画院院长,农工党山东省文化与体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山东省直艺术支部主委,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 大家峰度|杜小荃:平生有意为全才 ,半世骋怀敬缶翁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7日